黄金城-www.hjc888.com|官网入口

快捷指南

Quick guide

新媒体说

首页 >> 新媒体说 >> 正文

校友王建文:一个“北移人”的初心和使命


发布日期:2019-10-11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


 

王建文,hjc888黄金城官网1985级校友,采矿正高级工程师,柠条塔矿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王建文所供职的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下属柠条塔矿业公司煤炭年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800万吨以上,“110-N00工法”填补了我国煤矿厚煤层无煤柱开采的空白,原煤工效、全员工效和回采工效全国领先。致力于企业发展,陕煤“北移人”艰苦创业、追赶超越,奋力打造了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千万吨现代化矿井,并形成了陕煤“北移人”独特的精神特质,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王建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王建文主持、参与、组织的科技创新成果高达1000多项,为柠条塔矿业公司创效增盈4.5亿多元。采掘接续、生产布局、安全生产过程技术管理是王建文的核心业务。王建文的故事,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也是陕煤“北移人”砥砺奋进、筑梦前行的故事。


 

遇到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

2006年6月,王建文一路北上,从西安来到神木县(现神木市)一个叫瓷窑塔的小山村。“有一天下雷阵雨,风一下子把八间彩钢房吹到沟里了,一排临建房和几十米的砖墙全被风吹倒了。”初到柠条塔矿业公司时的一幕,让王建文等首批陕煤“北移人”记忆犹新。

“2007年冬天,刚组建不久的掘进队驻扎在去北风井的路边。一场大雪下了三天,大雪封山。城里的车不让出城,山上吃喝快断顿了。没办法,只好请求主管部门破例放行,工具车带上防滑链,花半天时间才从县城把米、面、蔬菜等运到项目部。”王建文说。

陕北高原紫外线强,长期野外工作皮肤会晒得发黑脱皮。2006年,矿上的职工常常几个月回不了家。等回到老家,家里人都感到有点意外,几个月没见,人又黑又瘦……

“2004年以来,广大干部职工远离亲人、一路北上,在毛乌素沙漠,战严寒、斗酷暑,先后开工建设了柠条塔矿业公司、红柳林矿业公司、张家峁矿业公司等一大批高端一流的现代化特大型煤矿,为陕煤集团转型发展和追赶超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陕煤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尤西蒂说。

以王建文为代表的陕煤“北移人”,扎根煤海,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不仅为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推动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只要想把工作干好,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从西安来到陕北的小山村,虽说条件有些艰苦,但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这片创业的热土,对王建文等陕煤“北移人”来说,还是充满了诱惑:世界最好的煤炭资源和开采条件,煤矿先进装备、技术和管理云集,这里是放飞梦想的地方。
现在,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的重要子企业——柠条塔矿业公司是全国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获得的全国煤炭行业荣誉不胜枚举。光环背后是陕煤“北移人”付出的汗水与艰辛。王建文见证了柠条塔矿业公司所有荣誉的获得过程,但背后的艰辛却很少有人知道。
王建文的开心事:建立项目管理“五专”制度,月度、季度科技创新例会制度,项目、课题攻关小组等制度;组织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创新评比等素质提升活动;坚持每季度聘请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合作、交流、授课,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水平;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及时破解安全生产难题……
王建文的烦心事:一些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决策方案不被人理解,一些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一些先进技术措施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王建文总会耐心地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工作。
王建文的伤心事:新技术应用推进缓慢,甚至遭到非议。伤感归伤感,王建文对此有独到的理解——既不能谨慎不用,也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因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否定新技术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

“有数据做支撑、有专业团队做后盾、有实践做验证,只要想把工作干好,就没有干不成的事。”10多年来,王建文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一名陕煤“北移人”的探索和荣光。
王建文先后取得3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牵头承办了2016年9月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以及省国资委、省能源化工地质工会等组织的多场现场会。

 

“110-N00工法”,煤炭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

让王建文自豪的是,他主持实施了厚煤层“110-N00工法”工业性试验。以前,中国煤炭开采业一直沿用“121工法”,配套的巷道掘进费用很大,安全管理压力随之增加,大量的煤柱留设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的“110-N00工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根据S1201工作面的试验数据,采用“110工法”回收煤柱资源39.3万吨,减少巷道掘进3010.3米。若矿井全部推广,每年可回收煤柱资源122.1万吨,按照每吨400元计算,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4.88亿元、节约掘进费用7488万元。

“N00工法”是“110工法”的升级版,在“110工法”的基础上,“N00工法”每年又可节约7488万元,通过“110-N00工法”的实施,可以大幅度提高矿井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降低巷道掘进工程总量,降低安全风险,从源头改变采掘队的结构和生产接续等,直接和间接效益巨大。

在“110-N00工法”的试验、实施、管理以及完善、衍生和发展中,王建文付出了诸多心血。那段时间,他最担心的是安全,连续几个月不敢休假、不敢远离。通风系统、运输系统等大的工作和试验环境要确保万无一失,沿空留巷的支护、切顶、挡矸、喷浆,以及采空区涌水、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等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管理,都令王建文寝食难安。

“尤其是国内和世界首次井下试验研究,无先例借鉴,许多未知的风险和问题随时会出现。我是所有实施方案、设计图纸和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最后的签字人,也是最后把关的直接负责人,压力很大。”王建文说。

“陕煤集团投入上亿元资金,柠条塔矿业公司和项目团队近400人几年的劳动付出凝聚成的阶段性成果,就摆在井下偌大的现场等待试验,稍有差错,所有努力将付诸东流。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签字。不盯在现场,我不放心,也睡不着觉。特别是试验遇到困难、进行到关键环节的时候,满脑子全是施工现场。”现在谈起当时的工作,王建文如释重负。

 

面对“前无古人”的新理论、新技术,王建文与何满潮院士团队一起攻坚克难,累计开展顶板支护、顶板切缝参数等现场研究试验23项;召开专题论证和讨论会议43次,组织召开各个层面的现场会50余次;累计完成新装备主要优化项目45项,细节优化150余项。

后来,“110-N00工法”被誉为煤炭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编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此项技术,迭代了1830年以来英国的“121”采煤工艺,解决了煤炭工业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三个瓶颈问题,实现了采区内无顺槽掘进、无煤柱的采留一体化和连续安全生产。

 

据实创新,实现安全发展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水、火、有毒有害气体、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频发。王建文对此深有体会:“科学技术是治理灾害的第一手段,科学预判是管控灾害的第一路径,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

柠条塔井田南北近20公里,横跨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两个地貌区,井下南北翼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建设初期,两条井筒同时大量涌水,并伴有硫化氢气体溢出,矿井南翼首采面一次切眼大面积冒顶、二次切眼初采期间每小时上千立方米的涌水……

说起这么多年遇到的灾害防治,王建文说得很轻松,听的人却心惊胆战。熟悉煤矿的人都知道,每次灾害处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重大事故。

地质条件和构造与灾害息息相关,与关中老矿区相比,陕北矿区瓦斯浓度低、巷道围岩抗压力性能强,但其他灾害却远远超出。这就要靠现代化的装备、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将人和机械的匹配与互动发挥到极致。

这么多年,柠条塔矿业公司安全形势严峻,但却实现了安全发展。这得益于问题导向,据实创新,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解决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效能和效益。

王建文举了两个例子。以前综采工作面初采放顶,大量使用火工品,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后来,王建文听说有一种水力压裂技术,不用炸药,工艺简单、省人省力。经过实践试验,这项技术不仅可应用在工作面初采放顶时,也可应用于工作面末采阶段,使末采整体压力下降30%左右,对安全生产帮助很大。现在,周边上百个煤矿都在采用这项技术。

一次,王建文在街上看见人行道铺免烧砖。他忽然想到煤矸石,如果能把煤矸石作为混凝土骨料,就能变废为宝。于是,王建文就组织进行样品试验和井下现场实验,开发出煤矸石的五种用途。这一技术,一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400多万元,综合效益达到2000多万元。


 

“干好核心业务,才能算称职”

采掘接续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事关矿井能否安全高效、均衡生产,是矿井最核心最主要的工作。“干好核心业务,才能算称职。”王建文自知肩上的担子很重。

为确保采掘接续正常,矿井必须超前谋划生产布局,各生产系统按照较大的富余系数进行能力储备。一般备用方案至少两个以上,才能做到接续稳定、衔接有序、灾害超前预防,矿井实现由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

本着安全持续发展、释放优质产能的原则,在对井田南翼水文地质条件精细勘查之后,王建文决定把南北向回采改为东西向回采,先开采南翼北区。这次生产布局和开采方案的调整,不仅解决了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导致的接续困难,而且提前释放了优质产能。

这次采区调整,为矿井南翼水文地质复杂区域隐蔽致灾因素提供了灾害超前治理缓冲期,对挽回优质煤炭资源,促进柠条塔矿业公司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要为企业炼好一炉钢”

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确立了“开采三无化、立体生态化、全员创客化、产品菜单化、运营数字化、党建标准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全力打造中国煤炭开采的标杆。
这既是职责,更是使命。“要担负好这一光荣使命,不仅要把我锻造为一块钢,而且我要为企业炼好一炉钢。”作为柠条塔矿业公司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一直是王建文关注的事情。
为此,王建文按照靠得住、会干事、不张扬的用人标准,从大学生员工中择优选拔培养,进行两年至三年的专业历练,以及跨专业、跨界历练,最终培养出了一大批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公司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后备制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将技术总结、创新、攻关等方面的成果,作为选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加大“全员创客”工作力度,落实创客薪酬等激励措施,调动全员创新的积极性。
招聘技术员,必须有井下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必须通过公开招聘笔试和面试,专业成绩优秀的人员才能聘任。同时,对技术人员实行季度考核,年度综合排名,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
公司还开展技术人员交流轮岗,区队、部室之间交流轮岗,每年组织不少于八次外出考察,学习行业先进经验和最新实用技术,每月邀请煤炭行业的专家来指导和培训,促使每一名技术人员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有付出就有回报。近年来,在王建文的督促、激励、培养下,公司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对于人才培养,王建文自信满满。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王建文不遮不掩,甚至还有一点自责。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深度研究技术能力不充分,让他感到着急。


 

“我不是工作狂,但工作摆在第一位”

家里照顾不上,工作还要干好。这对于常年在外工作的陕煤“北移人”来说,是最不愿意提起和触碰的话题。

“我不是工作狂,但工作摆在第一位。我觉得工作干不好,家里的事再帮不上忙,那我来陕北还有什么意义。”有几次,王建文感到快坚持不下去了,谁不想工作环境好一点、离家近一点?

王建文说:“父母从不说一句埋怨的话,妻子把能承担的、不能承担的都承担了,子女也照看不上。静心想来,愧对父母妻儿。”

“当家里有事,恨不得立即飞回去。但家离得远,加上工作上一大摊子事,让人左右为难。且不说家人理解不理解,自己也留下了终生无法弥补的缺失和遗憾。”提起父母去世,王建文内心无限感伤。

现在,遇到员工请假,王建文会说:“工作如同种庄稼,收麦的时候,能请假吗?除非婚丧嫁娶。工作不忙时,可以随时请假。”这样一来,员工休假也会排开时间,做到工作、休假两不误。

家里照顾不上,子女照顾不上,王建文面临的矛盾,每一个陕煤“北移人”都有切身的体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陕煤“北移人”最初遇到的很多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例如,矿井综采队现在实行四班三运转,每周总有一个班在集中休假。

走进陕煤集团陕北矿业的企业,公园广场、雕塑景观,到处花团锦簇;职工书屋、运动场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生产生活环境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标杆,广大干部职工共建共享了企业的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就是初心和使命

 

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命题,陕煤集团确立“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也是王建文等一大批陕煤“北移人”的初心和使命。
“陕煤集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转型图新、改革图强,打造一批数字化矿山、智能化工厂,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致力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打造百年老店。这也是我们每一个陕煤‘北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王建文说。
“柠条塔矿业公司实体规模巨大,多煤层同采、多采高并存,生产系统复杂多变。随之面临的问题、风险常常会产生叠加效应,不利于管理。但解决了关键问题后,矿井生产布局的回旋余地大,生产系统弹性也大。”面对未来,王建文信心满满。
王建文还承担并总体规划了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项目两项,研究确定并实施了柠条塔矿业公司生产建设规模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他为柠条塔矿业公司获得“全国煤炭工业文明煤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作出了突出贡献。
13年来,陕煤“北移人”王建文不忘初心和使命,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柠条塔矿业公司,一个世界领先、全国一流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呈现在人们眼前。
“陕煤‘北移人’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为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思想动力。”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说。
初心和使命是一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从何而来?“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王建文用一言一行,让人们看到了陕煤“北移人”坚守初心、逐梦人生的奋斗历程。
XML 地图